close

123456789.jpg

自古「民以食為天」,自然對食物有某種難以形容的依賴和尊重!每個人從呱呱墜地開始,撇著嘴哭著尋找吃的,這是生存的本能。嬰兒哭了,大多數是因為餓了,吃飽了就變得很乖。吃飯看似一件簡單的事,司空見慣,那麼怎樣吃才健康?《弟子規》中有一句對吃飯的描述:「對飲食,勿揀擇,食適可,勿過則」。這句話是說吃飯如果挑三揀四,或者不知道適可而止,除了會對自已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,也會讓自已的人際關係受到影響。吃飯講原則,合理搭配,健康才無憂;挑肥揀瘦,暴飲暴食,貽害無窮。小小的一日三餐蘊含著大道理,俗話說:「人是鐵,飯是鋼,一頓不吃餓得慌」。人活著,就離不開吃飯。吃飯,其實是件很重要的事。台灣亦有句諺語:「吃飯皇帝大」,可見吃飯的重要性;尤其在人情化的中國人社會,請客與被請客吃飯,這學問大得很。台灣是一個愛吃、會吃的國家,美食小吃無處不在,而想要多認識人,那最快就是在飯桌上,得罪人最快也是在飯桌上,且吃且飲且珍惜!很多事情都是在飯桌上談成的,很多怨恨也是在桌上產生的。正所謂成也飯桌,敗也飯桌。

台灣是個禮儀之邦,但現今的台灣,許多人有不守時的習慣,連吃個飯把把都能遲到,十幾個人等一個人,等的越久,就越討厭這人,這樣的事兒多了,乾脆以後吃飯就不約此人了。吃飯在哪裡吃不重要,重要的是和什麼人吃;吃什麼不重要,關鍵是吃的開心;誰買單不重要,重要的是應該輪流坐莊或AA制,以免落人話柄。當然,有兩種人永遠可以不用買單:高層人士和被求之人。然而,一般的原則是,誰喊吃飯或約吃飯,誰就必須買單(除非有聲明AA制),另外在誰的地盤上誰就得買單(這也是不成文的規定和默契)。還有一些特殊情況就另當別論,某有錢人因不喜歡一人吃飯,或為了要人多好點菜長約吃飯,但如被請吃個十次飯,說什麼也得回請個兩、三次,再或者三、四次強行把小單給買了。總之吃頓飯就可斷出這人能不能交往,因為子彈都是打那些顯眼的人,好印象也總是給那些守紀律的人,這樣下次有飯局時,別人才會邀約你。

「飯局」一詞是宋代人發明的,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。宋朝人把「飯」與「局」連成一體,玄妙盡顯。對於商人來說,吃飯是個嚴肅的社交遊戲。商場上生意人或江湖道上兄弟,處理事情時總是輕描淡寫:「就是一塊吃頓飯喝喝茶和酒,也不用多說,事情就談成了」。因此,飯局向來在社交中佔據著重要位置,一圈人有機會團坐席間,要辦的事先不說,先吃先喝,這樣就沒有勢利感,一種「自己人」的感覺讓彼此頓時比平時親近三分,事不成就喝酒,也不傷面子。在推杯換盞中,許多在辦公室裡無法搞定的事情,在酒酣耳熱之際就會輕鬆搞定。飯局的意義在哪裡? 江湖上有句話:吃飯事小,出局事大;一個人的飯局很多,意味著幾個潛臺詞:他是有很多朋友的人;他是重要的人;他是受歡迎的人;他是事業有成的人。沒人帶你玩,是一種比失業、失戀和失明更令人恐懼的事,這意味著自已已成了社會的棄兒,圈子外邊的人。一場飯局,既能是親朋故交之間的溝通交流,也是生意對手間的交鋒談判;飯局在中國人社會裡,也是一個人的身份認同體系。看一個經常人混跡於何類飯局,幾乎便可以洞悉其興趣、財富、身份、地位。有識之士往往能透過飯局見微知著,識人用人,洞察飲食之道裡的經濟利益、社會關係、人際規則和文化滋味。所謂飯局之妙,不在飯而盡在「局」也;-飯局千古事,得失寸唇知…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山貓的情感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